潘金莲本是一本正经的人,做使女时,不正经的男主人要缠她,她不肯依从。但,自从被那西门庆与王婆检验之后,她也便似乎不正经了。
中国文化本来是一本正经的,先秦时,不正经的诸侯要收拾它,它不肯依从。但,自从被汉武帝与董仲舒检验之后,中国文化便似乎不正经了。
先秦留下一本《道德经》,其实是老子对爱折腾的诸侯们的劝诫,得意的人是看不上的,所以在一般皇帝看来,不是正经。
六朝时传进来几本佛经,名利场里的人不肯看破名利,所以,皇帝也多不肯崇尚这佛经,有几个崇尚的,也亡了国,所以,也不是正经。
汉武帝后,儒家称霸,出现了“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
汉后,我大汉民族又增加《论语》《孝经》,并称为儒家“七经”。
唐代,设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连同《诗》《书》《易》,于是有了久经考验的“九经”。
唐文宗时,在九经之外加早已成“经”的《论语》和《孝经》,增补《尔雅》,构成“十二经”。
宋仁宗时,又增加《孟子》,形成了“十三经”。
这“儒家十三经”,就是这样一步步“装”起来。
13是装出来的,并不真是都有干货,正经,只有一本。
一本正经,就是指“儒家十三经”中的其中一本。
那么,究竟是哪一本呢?
按照儒生的观点,《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这十三种文献,当以“经”的地位最高,“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
也就是说《易》、《诗》、《书》、《礼》、《春秋》才是真正的经,这也是经常折磨古代读书人的四书五经里面的“经”。
到这里,范围又缩小了,一本正经,到底是哪一本呢?
我们把“经”字代入每本书名后面,就变成了《易经》、《诗经》、《书经》、《礼经》、《春秋经》。
显然,《书经》、《礼经》、《春秋经》都挺拗口,但《易经》、《诗经》都朗朗上口。
范围又缩小了,一本正经里的那本“经”,就是《易》、《诗》两本中的一本。
那是哪一本呢?
《易》的全称其实不是《易经》,而是《周易》。《周易》一书实际上又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易经》和《易传》。
“名不经传”的成语就出自这里,意思是你的名字不在《易经》和《易传》上,用来说明一个人没有名气。
所以,《易》是《周易》,而《易经》又只是《周易》的其中一部分,所以只能算半本,而不是一本。
常有人说一本正经,没听过有人说半本正经的。
所以,一本正经的正确释义是:一本《诗经》。
翻开《诗经》,第一篇,就是人人皆知的泡妞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写这泡妞诗歌的人,不管是百姓还是官人,都已逝去几千年,不变的是共有的那颗爱美之心和诉慕之情。
西门庆是读过书的人,所以肯定读过这一本《诗经》,至少,他是读过这关关雎鸠的。即使没读过,也是关关雎鸠的实战派,无师自通。
综上所述,西门庆是一本正经的人。
赞赏微信赞赏支付宝赞赏
最新评论
exyeuer 在《“人口红利”概念的邪恶之处》上说:
henry 在《日本开发出一种抗衰老疫苗》上说:
个孤独 在《德国高速公路或要开始限速:每小时130公里》上说:
匿名用户 在《2015年,马云湖畔大学,一个极其危险的政治信号》上说:
焦点新闻 在《美国女模特戴特朗普面罩呼吁粉丝投票》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