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药丸-焦点新闻
大清药丸-焦点新闻
大清药丸-焦点新闻
大清药丸-焦点新闻

一个年迈的老佛爷,一个等不到继位的太子,一个瞻前顾後的(前)中堂,一支衰败的海军,一个没落的帝国,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乱党伺机分裂

日不落和大清朝比起来:都有一个超长待机的老佛爷,都有一个准备继位的儿子,都有一个操碎心的中堂大人,都是一个没落药丸的帝国,都有一个鸡肋海军,都是洋人给修铁路,都是没钱给海军军费却有钱给老佛爷修园子,都是大张旗鼓花真金白银给老佛爷祝寿。100多年了,又轮回了!

这个情况与大清不同。大清有列强环伺,英国有米国罩着。

差别太大,现在美国欧洲那边的都不是敌国。哪像大清周围英印、日本、毛子、越南、这边的法国 ,到处是敌国 还动不动去北京武装游行。伦敦被人家地面部队武装游行了麽。

不过就现在这情况,还真没人要打它,几个世仇都和平的一塌糊涂,除了俄罗斯,不过俄罗斯也是有心无力。

如果俄罗斯得到女王赞扬得到日不落认同,你看俄罗斯立刻跪舔,俄罗斯最大的梦想就是入欧成为欧洲上等人,问题是老欧洲死活不认他。

人家又没有一个恶狠狠的邻居,这年头谁能跟英国打海战。

唉,可叹那边德意志国名已经快加上「斯坦」了,不然的话,这会儿大家应该看到的是默大妈每天只吃一顿饭,所有德国公务员拿出俸禄10%捐给海军作军费。然後,「大西沟」……哦,不对,大西洋海战……

至於慈禧,晚清正处於内忧外患,国情不同,钱用得不是地方。

比我大清好多了吧,我大清那时候背了一堆条约在身,有些估计还在赔付阶段的。老佛爷就为了过个生日大修园子,花了那麽多银子,北洋自然没钱买军舰。而我大英的情况就好多了嘛,起码没啥不平等条约背着,也不需要给谁赔款,经济不好是另外回事。而且好歹也是有核武库的,没事也没人敢惹。何况还有个带头大哥每年几千亿的军费花着,同文同种啊,交点保护费,甚麽都可以省了。

老佛爷生日,北洋先等等啊。

工程期间将会更换160公里长的电线、48公里长的水管、6500件插座、5000件照明灯具、2500个暖气设备以及500个衞浴设备 ,就算再加上其他东西,这些玩意值30个亿?

这……先不说钱的事儿,居然要修10年……这效率,养多少闲工啊!

女王:看吧,那帮上议院家夥,整天闲得慌,又把女中堂参了一折,还是卡中堂聪明啊,一脱欧就溜了,MD,跑的比兔子还快! 悲催的万年储君:没错,母後,现在搞得咱日不落帝国形影单打了,苏格兰乱党又在闹事了,母後! 女王:没事,叫新来的女中堂去应付吧,儿啊,我困了,你下去吧! 管家:摆驾储秀宫。

「老佛爷,登基庆典还办不办呀?」
「办,当然办。」
「可银两有些不够呀」?
「把航母封存,省出维护费。」
「还是有点不够」
「停了东非巡逻,再把35c换成35b,再不够就裁掉几个陆军部队"
「喳……老佛爷,过几个月的大马戏呢?」
「洋大人都要来的,这个不能耽搁,
「伦敦街头那些拳fei怎麽办?「
「赶快清掉,去年上街到现在还没弄干净,惊吓了洋大人可不好。」
「喳……领懿旨」

大英女皇老佛爷的训话:
就拿这白金汉宫的修葺来说吧。
知道的人说我该享享福了,
不知道的人骂我穷奢极欲。
谁个又知道,我这也是为的大英帝国的一片苦心哪!
寻常老百姓家的房子,修得高大阔气上档次,
左邻右舍就会说这个老太太好福气,有面子,这户人家在这一带就做得起人。

百姓如此,国家更是如此。
要是连我的住处都过寒酸了,不但连我面子没地方搁,
帝国的面子也没地方搁,还怎能体现大英帝国海晏河清、国泰民安?

卡中堂中兴以来的兴旺气象都跑到哪儿去啦?
这样一来,不但洋人瞧不起,连老百姓也瞧不起。
洋人瞧不起你,他就欺负你;老百姓瞧不起你,他就不服你。
这样就会出事,祖宗的基业就会毁於一旦!

这些个道理,你们是真不懂?假不懂?
还是不想懂啊?我看你们是不想懂!
也就是说,你们做儿子的孝心,臣子的忠心,都让野猫子叼去当臭鱼干给吃了!
好吧,今儿个我把话也撂这儿了,
谁要是让我这个地儿住得不舒坦,
我就让他一辈子不舒坦!

《闻老佛爷修园上清帝贺寿联》
今日幸温莎,明日幸伦敦,何时复幸新约克?泰晤士河烽烟高,只顾一人歌庆有?
乃祖弃美洲,乃翁弃天竺,而今又弃黑非洲。日不落国版图缩,每逢万寿祝疆无!

这是专门从荷兰购置的大红枣,献给太後老佛爷。胡闹!枣皮砾嗓;枣核伤胃。老佛爷永不得。可是这大红枣乃是万寿的药引子,怎麽办?笨,揉成丸子一口吞下去不就没事了麽?责令庖厨加紧工作,今夜老佛爷要大宴两院。今天是老佛爷大寿的日子,也是联合王国的一件天大的事,老佛爷有话要说。请肃静。很高兴团结的不列颠以及北爱尔兰人民共庆此节,来,联合王国的人民,与我同吃这……老佛爷,这个是枣药丸。对,全体,吃枣药丸。

怪啥慈禧?当年左宗棠、沈葆桢大度,才帮北洋凑齐八大远。後来左沈挂了,剩下督抚不团结,各自为政,啥钱都没了。

全国两三亿两的财政,地方还没算进去。左宗棠、沈葆桢在的时候,还能撑起半个北洋舰队。张之洞花钱和聚财都有一手,但和北洋别扭。两江刘坤一,两广李翰章,两个财政大户基本不作为。我不是想洗白慈禧。只是说,如果督抚们肯像左沈那样团结有为,一年三五百万两的经费是整得出来。

其实慈禧没有挪用海军军费。

先不说挂在海防费名下的800多万两,就每年的海军衙门正款30万两,7年就拨了210万两。这事儿先说清楚?

现在翻案风已经这样猖狂了吗?那麽能否解释一下,为何北洋成军七年,章程里的每年20万两维修费,8万两新式炮弹钱,一分钱没见到。而海军衙门却有每年30万两,累计210万两的海军正款拨给颐和园?另外,为何北洋换速射炮12门345000两没钱,海军衙门却有457500两的海军余款拨给颐和园?挪用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家是她家的,有钱过生日没钱买炮弹。这就有问题了。

最後的武士反映了一个真实的事情,日军从士卒到统帅部,从战斗部队,情报侦察到後勤支援,都由具有南北战争实战经验的美军将校尉各级军官调教,而不只舰长留英这麽简单,七十年代的侵台只是一次预演。在战术,战略思想方面高出清军,而加之战舰速射火力占压倒性优势,清军失败是必然的。慈禧还是支持海军的,黄海海战最後关头驰援的平远号还是慈禧坚持建造的,而李中堂主张是造不如买,平远号在舰队中一直不受重视。北洋内部极为腐败,邓世昌相对拜见李中堂少,因为贪的银子少,给门房的银子不能那麽痛快。说北洋舰队没炮弹,这种说法恐怕只是军官们推卸责任的悲情演绎,从1894一直打到1895,不缺炮弹。甲午战争到後来日俄战争,美国人是幕後人,有美国人直接参与。

唉,你老想着通过中央。左宗棠平回乱,後期调用了淮军。左宗棠收复新疆,後期有靠的是李鸿章供饷。甚至可以说打新疆是左宗棠力主强推的,中央只是原则上同意,基本没支持的。李鸿章创建北洋舰队,南洋的左宗棠和沈葆桢都出力过,把南洋(两江闽浙)的款项和舰船让给北洋。要知道,慈禧的命令是南北洋各自开办,打算分而治之。但是汉人督抚商量後,觉得钱不够,先建起一支舰队,根本就是违反慈禧的旨意。曾左李的年代,汉人督抚办事给朝廷多是事後报告,很多是自己商量着办。你发的我也知道,但你算过地方财政?按照当时的规定,广东、福建、南洋三支水师是要自己组建和维持的,如果三大总督合力,未尝不是又一北洋。张之洞在广东时期,广东水师买的广乙,船是小船,但是从资料可以看出两广和闽浙合力一年可以弄出五六十万购舰费用。要注意,闽粤两位根本就没有搞大海军的心思,财政上也没有倾力,只是觉得要办,挤了挤地方财政,能搞多大就多大。两江这个大户更省,甲午前南洋水师差点裁没了,钱都挪用了。而左沈李搞大海军,那个力度才是大,各种弄钱要款的。当时,除了李鸿章,整个官僚集团的海洋思维就有问题。中法战争後,张之洞总督两广,修炮台那个积极呀,从汕头一路修到镇南关。要知道炮台+炮,一个炮台群下来,也是一支小舰队的费用。

海防思想有问题,再加上各地督抚各怀心思,形不成合力,浪费巨大。比如就在开战前的1894,一共江南局生产出12门120速射炮,南洋非要调走6门。比如同样在1894,北洋买12门120速射炮345000没钱,同时福建却有360000两修胡里山炮台。

指望几个总督巡抚就能建成一支成功的海军也不现实呀。船政学堂派出的留学生学回来的是海战技术,但负责海军规划的实际是些陆军将领和文官。当时清朝到底总共需要多大的舰队又能维持多大的舰队?海军的主要任务是甚麽又应该发展甚麽样的军舰?这些问题决策层没有甚麽认识,只知道洋人靠海军打开了中国国门,所以我们也得靠海军才能把洋人拒之门外。马尾海战和威海衞两次战役,清朝海军事连作为一支存在舰队的能力都没有。

有个错误,船政学堂分成两个班,一个是驾驶的,就是军官。另一类是工艺的,就是学设计的。

而且,挪用的实际执行者虽然是帝党,但借口是慈禧提的。她作为最高领导和提议者,自然是挪用军费的最大责任者。至於她内心的真实想法,不耽误她挪用军费的既成事实。

这事儿,基本逻辑关系是这样的:用於海防的经费是肯定挪用了的。但挪用的不止海军一家,陆军,铁路,邮政都有挪用。挪用後也不止是给了颐和园一家,三海,和皇家很多工程都有。事实上违背了清廷严禁园工挪用国家正款的祖训。但是,挪用了给颐和园,就是慈禧的责任吗?要知道,颐和园完工,慈禧就要退休的。所以,这个挪用,是帝党支持和推动的。後党做的,是千方百计拖延工程完工。也变相增加了工期和成本。

在我看来,甲午海军衰败,是整个官僚集团的结果,包括慈禧本人。另外,户部尚书翁同龢也有很大责任。阎敬铭在的时候,户部是有盈余的,是压着内务府和两宫。而翁同龢接任之後,户部是亏空的,可以跑耗子了,各种款项被内务府和两宫借/挪用。换句话,就是翁同龢丧失了政治操守,违反了户部纪律,随随便便的让钱被人借用挪用。清末要办事,不能指望中枢,必须是下面自己折腾才有结果,一进中枢,基本上是一事无成。

翁不是没有政治操守,而是他拼命推动这件事。他就是想颐和园早点完工,好让慈禧彻底退休。光绪早点实际掌权。为此他不惜利用手中一切权利,挪用一切款项达成目的。

帝党和後党之争是一个原因,老翁和李鸿章的过节也要算一个原因。如果翁信了颐和园完工,慈禧就退休这种骗小孩的谎话的话,他这个帝师也太天真了。

帝党执行,借口慈禧,而且建成後慈禧要退的,所以就是慈禧挪用,这逻辑没问题?

是慈禧提借口,帝党执行,慈禧为了不退又千方百计拖延工期增加成本。所以这事儿慈禧是提议者领导者负主要责任,帝党作为执行者是次要责任。

好不容易听说慈禧要放权,那些帝党都是忙上忙下挪用各种款项来修颐和园的,就是指望慈禧赶快退下来。

因为根本没编列相应的海军军费,所以也就谈不上挪用。实际是北洋水师要钱不给说没钱,修园子反到有钱。

北洋水师章程里明确编列了每年20万维修费,8万新式炮弹钱,12万煤炭款。实际从1887开始,7年每年28万两维修费炮弹钱一分没见,煤炭钱也不足。这每年近30万两海军明确编列的海军军费哪里去了?查海军衙门的拨款记录,恰好有每年30万两,7年共计210万两的海军正款拨给了颐和园。

有的挪用,比如200万两铁路,不是给海军的。海防捐,可能是海军也可能是陆军,没法说。但海军衙门的457500两经费结余,和每年30万两海军衙门正费共210万两,本来就是本来该给海军的钱。

你要搞清楚清末的海军衙门到底是个甚麽结构,仅仅是海军麽?还是有其他实业挂在名下?另外公议的260万两银子是地方督抚孝敬慈禧的,只是没有由头,於是假借海军衙门的名义,这部分钱本身就不是海军衙门的。有很多银钱的收支其实和我们理解上的海军是没关系的。最後北洋海军和海军衙门又是两回事情。

总结:慈禧的确应该把更多的钱投入海军建设,但是说到慈禧挪用海军的钱,还说不上。

不是没炮弹,是没好炮弹,貌似要麽实心弹,要麽不能炸的穿甲弹。

不仅是没有好炮弹,还有炮弹数不够。以305为例,8门应备弹400发,实际开战只有220发,发射217发,其中国产短榴弹64发,进口长榴弹3发,不能炸的穿甲弹153发。打中10发。仅305就离一个基数的炮弹差183发,缺近一半炮弹。

开花弹实际上库存量比较大,在威海衞保衞战中被大量使用。而在黄海海战中说305开花弹就3枚,还打出大量训练用的记号弹,说明管理乱到令人发指的地步,邓世昌是一根标杆,其座舰水密舱门胶片老化失效,最後关头锅炉爆炸而沉没。

慈禧提的甚麽借口,是修园子还是要挪用军费来修园子。

慈禧提的借口是修园子。她确实没提要不要挪用军费。但是她作为多年的国家领导人,对国家财政门儿清。不挪用的话,这园子永远也修不起来。而帝党的挪用,作为实际掌权者的她门儿清。可她既没惩办,也没阻止。所以,她负主要责任。逻辑清楚明白。

而且,尤为可恨的是,这个死老太婆,在发现修园子这一条难不住帝党以後,又想出了过大寿的新招儿。总之,就是让你们没钱,你们没让我舒坦的下台,我自然就不下台。至於国家啥样?她才不管。说她负主要责任,就是因为她是聪明人,又是政治家,她做的破坏,是有意为之。而帝党只是一群被利用的傻瓜而已。他们虽然是实际执行,但却是一群当枪使的工具,自然是次要责任。

要看当时的历史时期。清廷有祖训,园工不得使用国家正款。明令不能占用国家经费的。颐和园和三海工程在当年是违制的。

大清和以前的中国王朝不同,以前的王朝国库和皇帝的私库不分,是共用的。大清有自己的内务府,也就是说,皇帝的预算和国家的预算是分开的,分了私库和国库。所以并无挪用的问题。但是,可以说他们不懂得为国家奉献。

我说钱花得不是地方。1888年秋,醇亲王通过李鸿章,向一些沿江海省份的总督、巡抚授意,要为孝敬老佛爷修颐和园。但顾及自身形象,当年的执政者也觉得这事不光彩,醇亲王於是就想出以海军的名义筹款,最後共集260万两白银。我不明白,难道海军就没正常经费来源?认为海军经费不是挪用,跟园子毫无关系,根本就是不拔给北洋,栽上海军的名头,就那海军每年克扣的几十万两银子,甚麽地方抠不出来。关键是翁同龢与李鸿章不和,而李又是後党,打压北洋对帝党有利,户部为甚麽没钱,不把钱花光搞尽,怎麽有正当理由不拔款给北洋,清流吗,当婊子还要立牌坊。除非清朝廷根本就没海军费用支出这一项,海军完全是李鸿章私自所为。

海军衙门光绪十四年的奏折:按照总理衙门奏准,南北洋经费章程,例应四百万两。现在每年所入不及三百万两,而放款必须三百三十余万两。是以海军衙门奏请由户部每年添拨洋药加税银一百万两。臣奕譞本意以三十余万两补(海军衙门)放款之不足,以二十万两分年缴还赏借三海修工之款,⑩其余四十余万两,一半修建颐和园等处工作,一半留为续办第二枝(支)海军经费。无如郑工不完,户部无可添拨,现又奏请筹拨数十万两,即使部议照办,仅能补放项正款之不足,於赏借之款及工作、海军一时均无从顾及……颐和园等处接修各工,臣等惟有将现存之四十五万七千五百余两闲款尽数撙节动用。其不敷之款统俟明年查看河工情形,再行筹办。

这个奏折说的明明白白,颐和园工程使用了海军经费。这个奏折是光绪十四年上的,慈禧光绪十五年二月三号归政。所以,挪用是她任内开始,并且她清清楚楚批准了的。这个锅,没可能让帝党来背。比如挪用经费修颐和园,这事儿是从光绪十二年就开始了,慈禧批准从第二年起,每年挪用海军正款30万两给园工。到慈禧十五年名义上归政,已经挪用了三年累计90万两。你说光绪敢改吗?就又拨了四年。与你认知的恰恰相反的是,帝党挪用的多是其他经费,大头是户部能调用的出使经费和铁路经费,对於後党把持的海军衙门特别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只是照以前慈禧的惯例扣了每年30万两(就是北洋水师章程里明确列支的每年20万维修费,8万炮弹钱。最後问题也就出在这上面)而已,并无新的挪用项目。

奏折是光绪十四年上的,这457500两的挪用,可是慈禧亲手批的,这可是铁证如山。当然,她当时批的是余款,可能他真的以为海军经费有结余也说不定。再说当年可是新船,回来时又带了炮弹,克扣点维修费没啥。可她名义归政以後,又继续克扣,新船变旧需要维修,炮弹消耗需要补充,这毛病就大了。财政是不缺这每年30万,可帝党敢不扣吗?慈禧在台上都扣,帝党谁敢不扣?

海军衙门不止用於海军,但是,他的经费要用於海防。不论陆军海军甚至铁路电报,都和海防有关。但修园子,与海防无关。而且关键是修园子不能用国家正费,只要颐和园有一笔款从海军衙门走了,那就是挪用国家经费,是违祖制的。当年违祖制,其实比现在的违宪性质还要严重。具体的经费,能洗的,就是所谓的260万两不是挪用。但慈禧可不止挪用了这一次。

昆明湖水师学堂,68万两,只投入了17000多两建学堂培养了十几个人,剩下的66万多两全部挪用给了颐和园。这属於虚开名目挪用。

海军正费每年30万两共210万两,全部挪用颐和园工程。这个钱恰好是北洋每年应该划拨的20万两维修费,8万两新式炮弹钱,结果海军衙门列支了,北洋却一分钱没收到,给了颐和园。这个事儿慈禧永远说不清楚。这是明目张胆的挪用。

另外就是海军衙门经费余款457500两也挪用颐和园。海军军费没拨足,哪来的余款?这分明是换个名目挪用。

这三笔慈禧能说清楚吗?

海军的正常经费来源,就是海军衙门划拨。
给北洋的,按北洋水师章程规定的列支项目,主要有两块,一个是北洋常年工资执行费用,61万两,一个是维修保养加备弹煤炭学堂等杂项,加起来约110万两。
但是从1887年开始,海军衙门把每年北洋的61万两人员工资划拨了,杂项的110万两,每年都不足。我们现在知道的,是七年的维修费每年20万两共140万两,七年的新式炮弹钱每年8万两共56万两,这两项海军衙门列支的并且已经明文规定发放的费用,海军一分钱没有收到。而颐和园收到了210万两。这不是挪用是啥?
而这110万杂费除了这28万,还有没有挪用?肯定是有的。比如每年例行的12万两煤炭钱,都不足,导致海军没钱买煤,总给开滦矿打白条。开滦矿张翼也不是吃白食的,你开白条我就给你劣质煤。
这几个事慈禧永远也说不清楚的。
有些翻案者翻一翻海军衙门的账本,说海军经费都划拨了啊,慈禧这不没挪用吗?我真笑了,他列支了,你也得北洋收到啊。
北洋的维修费和炮弹钱收到了吗?

260万两,是用给海军买船的名义摊派的。
清廷海军费用的列支,是只列例行的执行费用的。就是人员工资船舶保养这一块儿,这是应该有保障的。当然,最後是把人员工资发了,船舶保养挪用了,前面说过了。
而平时买新船,那都是没有固定拨款的,是要搞摊派的。从定镇,到致靖经来四舰,都是如此摊派。所以,这260万两,也是摊派的买船款。
而之所以说这260万慈禧没挪用,是因为这块只是存在银行吃利息,本金没动。不是说这块儿本来就是给慈禧的。
这事儿的性质,和宋美龄买飞机相似,该买不买存银行吃利息去。一开战抓瞎了。

我认为如果是慈禧指使挪用,那就她的责任。如果只是户部挪用,再供给太後花消,这有很大不同,那时清廷年财政收入七、八千万两,七年210万两,甚麽地方弄不出来,非要在海军头上动刀。园子是老佛爷的,可你们没想过李鸿章及北洋也是老佛爷的,左手倒右手,但差别可大了,军队可是权力的保障。这个主意如果是帝党打得,从党派之争来说,是一手好牌,如果是慈禧,那她就是昏了头。

慈禧那个其实一直是在躺枪,慈禧要修园子,下面的狗逼官员们用筹措海军军费的名义进行摊派,强行搞了一笔钱,这笔钱没有用来建设海军,而是存到了外国银行里,然後用利息来给慈禧修园子,说难听点这帮狗东西是想给老佛爷修了园子後加官进爵顺带就吞了这笔钱,结果甲午战败,事情败露慈禧明白情况後强制将这笔钱从银行里取出来重建了北洋海军。大致就是这个情况。中国历来不缺这些狗逼官员,专门逢迎拍马外带中饱私囊。

另外别把甲午战争的失败原因全部算在海军头上,比起海军,大清的陆军更是不堪一击,望风而逃。日本陆军近代化比清陆军更强些,不在一个层面上,清陆军整了一大堆西方枪炮,军事思想还停留在镇压太平军的时代,上阵的也都是各督抚的私人武装。直到国运快完时也开始培养近代化军官,开始军队近代化。

太後的六十岁生日是一个人在慈宁宫度过的,没有庆典也没有饭局,因为不久前传来了北韩战败的消息。

有可能,但慈禧生日当天确实没甚麽活动,因为战败的消息传来,还大肆庆祝,慈禧也怕史官的刀笔。

可是钱已经花出去了:一、为了迎接慈禧60寿诞,庆典处为慈禧置办新衣,由当时着名的苏州、杭州、江南三大织造府承制。他们用各种高档绸、缎、皮、绵衣物及面料制成各色绣缎龙袍达数百件,共计耗银231000余两。

二、慈禧为了增加庆寿的喜庆气氛,令人从京郊颐和园至紫禁城一路所经道路两旁搭建楼台殿阁、戏台、牌楼等点设景物,总计60段点景,共计耗银2400000两。

三、慈禧乘坐的轿舆是金辇轿舆,60大寿专制,共耗银76913两制成;此外,慈禧还备有各类乘轿8乘,耗银12500两;还有光绪帝、後妃嫔乘坐的各式乘轿,耗银15000余两;再一个就是慈禧乘坐的黄漆车,光绪帝乘坐的朱红漆车,後妃嫔乘坐的黄油车共11辆,以及慈禧的役使宫女使用的青车30辆,修理旧车90余辆,耗银78900余两,以上共计耗银183000余两。

四、慈禧举办60寿诞前夕,令人提前把紫禁城内外装饰一新,张灯结彩,架设彩殿、彩棚,增设陈设铺垫等等,耗银866610两,仅颐和园一项就耗银460878两,共计耗银1327488两。

五、养心殿、太极殿、体和殿、东西六宫以及颐和园等处的修缮,耗银约414000余两,仅慈宁宫一处工程就耗银350000余两,共计耗银约764000余两。

六、慈禧在庆寿当日,还要上皇太後徽号,光由江苏织造府绣刻的玉宝、玉册,就耗银1923两。工部打造盛装印玺的金箱1个、金印池1个、金钱1个,耗金243两,加上打造的各类首饰、器皿等物品,共计耗金、银386000两。

七、慈禧庆寿活动,最隆重的莫过於朝贺、筵宴及演戏等场面,开支相当惊人,共计耗银62973余两。

八、慈禧生平最大的爱好就是看戏,不论是宫中还是京郊颐和园,慈禧都设有多处戏台,并置办各类台衣、道具等物品,又高价聘请有名的戏师来给自己唱戏,以上共计耗银520000两。

九、慈禧极好虚荣,爱讲排场,她在庆寿期间到处拈香拜佛,举行各类宴赏活动,加上上千的仪仗队,耗银28390余两;还有仪驾、骑驾等项耗银4580余两,坛庙大祀时官员穿戴的专制朝服用银11800余两,总计慈禧仪仗队等项耗银150000余两,黄金364两。

十、慈禧庆寿期间,还对王公大臣、文武百官等人加以赏赐,共赏赐如意100柄,瓷瓶500件,朝珠840挂,铜手炉1000个,各类蟒锻、丝绸5600余正等,共计耗银2897000余两。

综上可知,慈禧置办60寿诞,总共挥霍掉的白银、黄金不下於一千万两。

甲午後,慈禧对颐和园後山不满意,但因为海军衙门被裁撤,没地方出钱了,最後就没修。

与各王公贵胄,地方督抚相比,慈禧兜里没几个钱,穷啊。中央财政大头是海关关税,地方官僚截流了绝大部分税费。慈禧昏庸在於做了个寿,让底下人借机贪污挪用雪花花的银子,自个一人背锅。

中国体制内退休人员的福利,比老佛爷一个人多的多。

赞赏

大清药丸-焦点新闻微信赞赏大清药丸-焦点新闻支付宝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