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很多人常常把保守主义者等同于 “守旧派”、“保守派”。那么,保守主义者与“保守派”究竟有何本质区别呢?今天为您推荐刘军宁老师的一篇文章,供参考。

保守主义不等于保守派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漫长的激进传统的国家,“保守”及其“主义”,长期以来不仅受到轻视,而且受到蔑视。保守派是个罪名严重的标签,更是无人敢以“保守主义者”自称。

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政治思潮,现在人们大多数将其分作激进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三家鼎立。这一结论似乎已广为接受,成为各方的共识。出现争论的地方是中国近代究竟是祖制不可违、尚古拒变的“保守主义”占上风,还是主张通过全能的理性的运用,砸烂旧世界、消灭旧制度,设计并构建全新制度的激进主义占上风。人们为这个问题争论了近一百年,而且至今还在继续。

一派认为,以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保守主义,是造成中国落伍的文化根源。以谭嗣同、陈独秀、胡适等人为代表的早期激进派都是这么认为的,并对“保守主义”大加鞭挞。在二十世纪初,陈独秀甚至主张以“兽道主义”来取代“人道主义”和“保守主义”。到本世纪中,激进的自由主义哲学家殷海光在《中国文化的展望》一书中断言,中国文化是世界保守主义的大本营。甚至在90年代也有一些人士仍然认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切变革,其最大的阻力是来自保守主义。

其实,这种看法本身就是激进主义的。若中国果真有十分强大的保守主义,那真是中国人做梦也想不到的福分。若保守主义如此强大,后来的中国人也就不致饱受激进主义的涂炭。中国一再而长期被拖入激进主义泥潭的事实就说明,要么是中国保守主义太势单力薄,要么在中国就根本未曾出现过保守主义。从前述的保守主义的发生原理看,近现代的中国基本不具备产生保守主义的内外部条件(参看《保守主义》第九章第四节“保守主义的发生学”,编者注)。在过去的一百年中,直到前不久,激进主义的浪潮,不管在中国还是在世界,都是一浪高过一浪。保守主义在世界各地也曾长期处于低潮,直到20世纪后期以来才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出现保守主义崛起,激进主义衰落的趋向。

另一派则认为,在近现代的中国,没有真正的保守主义者,只有要求不同程度变革的进步主义者。这样,那些要求较少变革的人就成了保守主义者。所以,在中国,从来没有过柏克意义上的、真正的保守主义者。不仅如此,保守的帽子是谁也不肯沾边的,打击敌人的最厉害的武器,也莫过于赠以“保守”、“右派”、“反革命”、“反动派”的恶名,并有许多人因此被剥夺了生存的资格。中国现近代思想史和政治史的一个特色是激进主义的不断升级,其顶峰便是xx大革命。

中国历史上有成形的、明确的激进主义和自由主义,但无系统的、成形的、柏克意义上的保守主义。比较那些被称为保守主义者的人的立场与柏克所代表的立场的异同就不难发现,总有一方不是保守主义。如果承认保守主义是现代思潮,那么,保守主义在传统的中国肯定不存在。近现代中国不乏迷恋传统的文化保守主义,不乏推崇现状的政治保守派、复古的顽固派,不乏尚古的恋旧主义者、文化守成主义者,但直到近来,中国都未曾出现柏克式的保守主义者,崇尚自由的保守主义思潮。

国学班

如果承认以柏克为代表的保守主义才是严格意义上的保守主义,那么,在中国没有纯正的保守主义。在中国是否有保守主义的问题上,出现如此鲜明的对立,说明人们对真正的保守主义仍然是十分隔膜的。事实上,在90年以前,中国的知识分子对卢梭的思想耳熟能详,卢梭的著作的中译本也是应有尽有,而柏克的思想则不为人们所知,书店里没有柏克的著作,思想史的教材中没有柏克的位置。所以,说保守主义在近代中国是缺席的,应是恰如其分的。

对自由的态度是区分纯粹的保守派与保守主义者的圭臬。保守主义常常被理解成主张一成不变。其实,这是守旧的态度,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保守主义。

保守派与保守主义有时的确很难区分,两者都重保守,但前者无一定之规,后者有一定之规。保守派在价值上是空洞的,保守主义在价值上有明确的取向。保守派只保守既定的秩序,不管这个秩序是什么样的秩序,是专制的秩序,还是自由的秩序。而保守主义只保守特定类型的既定秩序,即合乎自由精神的既定秩序。

在中国,由于人们对柏克式的、真正的保守主义所知甚少,对保守主义与保守派的混淆长期存在。当人们指责中国的保守主义势力强大时,基本上指的是保守派和守旧派的力量。即使是拥护中体西用的人,也不是保守主义者,而只是开明的保守派,或者说温和的改革派。中国近现代的“保守主义”其实是守旧思想,而根本不是保守主义。另一个证明是中国那些被称为文化保守主义的人反对一切革命,而以柏克为代表的保守主义者只反对一些类型的革命,即乌托邦革命。而且,在中国,保守派与民族主义是结合在一起的:中国要生存强盛,惟在于是否能够设法挽回本社会的文化传统,要能够从国粹中吸取养分,要有深刻的中国社会的本土意识。若保守主义仅仅等同于守旧思想,在现代化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它根本不可能与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共同构成三大主流意识形态。

张之洞作《劝学篇》首倡“中体西用”

如果在近现代的中国不存在柏克意义上的保守主义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保守主义的缺席意味着自由与自由传统的缺席。当然,说中国没有自由、没有自由的传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而且能够把中国的文化传统全盘推翻,一笔勾销。无论中国的“未来”如何远离其“过去”,这种文化传统的本土意识毫无疑问地均来自于中国的过去。如果中国的民族精神脱离了其自己的过去,中华文明就不再是一个有深厚根基的伟大文明。

中国近代的保守派与本书所讨论的保守主义有着质的区别。中国的保守派主张原封不动地保守旧的文化传统,而保守主义只保守自由的传统;保守派拒绝变革,而保守主义主张渐进地变革;保守派要保守的是不尊重自由的旧制度,保守主义要保守的是充分尊重个人自由的新制度;保守派强调的是无条件的集权与政治权威,保守主义强调的是能够增进自由的权威和有限的政府;保守主义所关心的财产权、自由权、法治、宪政等,都是中国的保守派置若罔闻、甚至深恶痛绝的。近现代中国的知识界,如前所述,直到本世纪90之前对保守主义的思想都是十分陌生的。在思想上,中国的保守派从未同以柏克为代表的保守主义思想接过轨,更未对这种思想表现过认同。

不能以为“保守”任何一项东西,都是保守主义者。保守主义恰恰不是保守现状的主义,而是保守自由的主义。保守派是回到过去或保守现状的人。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这就是自由的传统。不保守这种传统的保守主义,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保守主义。所以,对自由的态度,是区分保守主义与保守派的根本的分野。

赞赏

怎样区分保守主义和保守派?-焦点新闻微信赞赏怎样区分保守主义和保守派?-焦点新闻支付宝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