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中国长于中国,几乎每一个拥有学生时代的孩子都接受了中国式的禁毒教育。

有的是在学校组织的强制性讲座上,有的是在外出军训的某一个课程上。

这些禁毒宣传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突出毒品给人身、家庭带来的危害。

想必不少人应该还记得那些瘾君子浑身溃烂的惊悚照片。

图:吸毒者吴桂林的最后19天

诚然,这种方式的禁毒宣传是最直接最有冲击力的,对于未经人事的学生而言也许也是最有效的。

但时代在变化,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些非常悲伤的事实。

随着新型合成毒品的出现,不仅仅让吸毒的成本极大地降低,且单纯对身体的危害也不如传统毒品来得那么猛烈。

图:冰毒是新型合成毒品最典型的代表

这些合成毒品更多的危害是体现在对心理以及社会的摧残。

然而,毒品经济的成熟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大量的毒品商人越发猖狂地往毒品中参杂各式各样的物质。

在以前,这些杂质往往是一些廉价且无害的物质,例如淀粉、葡萄糖等。

但近几年,这些杂质鸟枪换炮,成为了十分重要的成分。

并且,它们对人体的损害不亚于毒品本身,甚至在某些案例中远超那些带来快感的成分。

图:因吸食勾兑杂质毒品造成的皮肤溃烂

在三大传统毒品(鸦片类、大麻类、可卡类)中,可卡因可能算是比较特殊的一类。

论高调程度,提及它的概率似乎远不及海洛因和大麻。

但可卡因的历史并不比上述二者来得短。

从16世纪南美土著咀嚼古柯叶,到后来添加到可乐当中作为提神成分。

可卡因一路走来,目前仍是欧洲仅次于大麻的第二大毒品。

在欧洲的某些热点城市,从下水道的污水当中都能检测出经尿液排除的可卡因。

据估计,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年均可卡因消耗量可以达到每千人550克,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图:在阿姆斯特丹街头,可卡因警告随处可见

巨大的消耗量足以形成成熟的毒品销售体系。

为了增加利润或者改良吸食效果,毒贩自然会在毒品中勾兑各种物质。

最常见的勾兑物糖类淀粉这些,从海洛因盛行的时代就一直存在。

近年来又兴起了一种新物质——左旋咪唑

图:左旋咪唑结构式

在欧洲和美国,有超过70%的可卡因参杂了左旋咪唑。

这种物质会直接导致吸食者的皮肤坏死、甚至腐烂!

左旋咪唑原本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广谱驱肠虫药,我国80年代以后的驱虫宝塔糖主要成分就是盐酸左旋咪唑。

  宝塔糖,50年代至70年代的宝塔糖有效成分提取自天然植物蛔蒿,后因为一系列原因在80年代被淘汰,最初的宝塔糖永远消失了。之后诞生的宝塔糖成分已经替换为盐酸左旋咪唑。

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药品,左旋咪唑并不称得上美好。

其有相当多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痛,皮疹、光敏性皮炎等。

由于左旋咪唑的不良反应众多,目前其主要的用途还是作为养殖业的廉价驱虫药。

2003年,加拿大就已经禁止在人体上使用左旋咪唑了。

图:左旋咪唑对钩虫和蛔虫的驱除效果不错

毒贩们青睐左旋咪唑并不是因为想给瘾君子驱驱肚子里的寄生虫。

他们认为左旋咪唑可以增加吸食后的兴奋度,并且它价格非常低廉。

作为可卡因的勾兑物,左旋咪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传十,十传百,目前左旋咪唑成为了最流行的可卡因伴侣。

图:可卡因成品

最终受害的当然是那些无知的瘾君子。

过量摄入左旋咪唑导致他们的皮肤出现溃烂,鼻子、耳朵、面部出现呈现出黑紫色。

同时还有更严重的副作用,他们的免疫力下降,白血球缺乏,随时会引发严重的感染。

像是感冒、肺炎这样的疾病甚至都能夺去他们的性命。

图:因吸食可卡因大量摄入左旋咪唑的瘾君子

但左旋咪唑的威力比起下面的这种毒品,绝对是小巫见大巫。

下面这种毒品因为吸食后恐怖的症状被人称为“鳄鱼”。

只要染上,身体组织会慢慢腐烂,轻者两三年内死亡,重者不出一年就毙命!

图:吸食者大多拥有鳄鱼一般的皮肤

不过说起来“鳄鱼”的成分二氢脱氧吗啡并不是什么剧毒之物,目前仍是一种强效的镇痛药。

它的分子结构虽然比起吗啡而言变化不大,但却拥有吗啡8-10倍的活性。

注射后的效果类似海洛因,但其成本却远远低于海洛因。

一般来说注射一阵海洛因大概需要150美元,鳄鱼却只需要6-8美元,“性价比”高得离谱。

图:鳄鱼的有效成分与吗啡、海洛因拥有相似的结构

但鳄鱼毒品风靡的原因还远不止这些,最关键的还是它极为简单的生产工艺,和四处可得的原料。

几年前的俄罗斯,可待因还没有被列入处方药,很多瘾君子可以随便在药店买到这种制备鳄鱼的原料。

仅仅需要三步简单的化学反应,这些镇痛药就可以变为他们梦寐以求的毒品。

图:为了避免被指责教人制毒,生产流程只模糊示意

正因为制取工艺简单,瘾君子们根本不需要从毒贩手里购买,他们自己在厨房里就可以生产。

这也是鳄鱼毒品成本低廉的主要原因。

不过,化学反应虽简单,可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可以生产出足够纯净的成品。

由于缺少化工原料,他们经常以汽油作为溶剂,用红磷、碘酒、盐酸和可待因合成二氢脱氧吗啡。

图:熬制好的鳄鱼毒品

最终的成品通常是不纯净的橘黄色,里面含有的杂质对人体危害极大。

但是毒瘾上来了谁还顾得上纯净不纯净,抓起注射器就呼呼地往身体里打。

一开始,只是引起了一些皮肤的坏死,看起来就像是鳞片一样,这也是鳄鱼得名的原因之一。

但它的危害才刚刚开始显现。

虽说鳄鱼能带来类似海洛因的极度快感,但在持久性上远不及海洛因。

海洛因注射一次能维持最长8个小时的快感,但鳄鱼只有仅仅一个半小时。

而在厨房里用简易原料熬制一份鳄鱼需要30分钟到一个小时左右。

因此大多数注射鳄鱼的瘾君子很快就会陷入一种死循环,不是在吸毒就是在制毒。

逐渐加大的注射量让这些瘾君子的身体发生了恐怖的变化。

鳄鱼中掺杂的那些物质开始逐渐腐蚀他们的身体,由内而外地渐渐腐烂。

先是皮肤坏死,然后是肌肉,直到露出铮铮白骨,最后连骨头也会断掉。

这些瘾君子们就这样看着自己的肉体腐烂,仿佛看着一具死尸。

可一旦停下来,他们就要面对最痛苦的戒断反应,只能不断吸食麻痹自己。

不出几个月,吸食鳄鱼就会让他们丧失行动能力,手臂小腿的肉烂了一圈,挂着早就坏死的手掌脚掌。

然后眼睁睁地看着它断掉,活像被鳄鱼咬掉的样子。

在俄罗斯,很多吸食鳄鱼的瘾君子都生活在一些苏联时代的工业城市。

苏联神话破灭后,这些城市逐渐没落,他们的生活没有了希望,城市也饱受毒品的侵害。

图:俄罗斯东部的重工业城市新库兹涅茨克

据估计,某些城市约有20%的人吸食过海洛因。

而这些鳄鱼的吸食者大多也都是从吸食海洛因转来的。

令人可悲的是,其中有许多都曾经戒掉了海洛因,可当鳄鱼横空出世,他们还是没能经得住诱惑。

也许之前的戒毒只不过是因为经济压力所困,鳄鱼正好清除了他们吸毒的最大障碍。

他们不是不知道吸食鳄鱼的最终下场,甚至都准备好了棺材。

只是不吸毒又能怎样?这个城市还是一片死寂,人人都以毒品为乐,看不到希望。

这些毒品中的杂质正如人内心的杂念一样,侵害着他们的生活。

直到2012年,俄罗斯才正式将可待因列入处方药的名单。

而还有相当多的国家未曾作出反应,可待因依旧“无害”地摆在药店的货柜上,等着进化成凶猛的巨兽。

吸毒,不过是完成了一次转变,让他们的肉体变得与思想一样腐臭。

赞赏

毒品能有多恐怖?让你的肉体活着腐烂只剩白骨-焦点新闻微信赞赏毒品能有多恐怖?让你的肉体活着腐烂只剩白骨-焦点新闻支付宝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