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还记得小学时的课本,有一条铁路相信你一定可以喊出名字——京张铁路。课本上有一句话令人难以忘怀:一家外国报纸声称“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然而改变发生在1905年,京张高铁总工程师詹天佑利用四年多时间,带队建造了这条资金完全自筹、工程师全部为华人、完全自主运营的干线铁路,堪称我国最有骨气的铁路。

  

  1909年京张铁路开通的庆典场面

如今,随着京张高铁通车,这条铁路也在迈向智能化——不仅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化高速铁路”,也因为建造过程的智能化。

一百多年来,这条铁路线上都发生了什么?

一、从京张铁路到京张高铁,一直是顶流

京张铁路连接北京丰台,经居庸关、沙城、宣化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1公里,于1909年建成。走到如今,基于现在的铁路技术再回头看京张铁路,自然很多人觉得没有什么,但是在当时京张铁路可是实打实的行业第一网红铁路。

京张铁路能这么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第一点就是它完全由国人自主设计、自主勘察、自主施工,不动用一丝一毫的国外工程师。

同时建设有一个著名的站点—青龙桥站,它是从南口到八达岭的折返点,詹天佑经过反复勘测比较才选中。在这里,如果采用常规的螺旋式线路,火车很难爬上去,因为地势险峻,而且坡度很陡,平均坡度甚至达到了千分之30,那时机车的动力根本不够。

  

  为解决坡度大、机车牵引力不足这个突出的矛盾,詹天佑创造性地采用了两台机车调头相互推挽的办法,在南口车站,北上的列车在这里采用双机牵引,也就是用两个火车头一个拉一个推。过青龙桥之后,列车转向东北,过了“人”字形坡道的岔道口,原来推送的车头变成拉车,反之亦然。这条“人”字形方案也开始一通而红,响彻国内外,成为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人”字形方案示意图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京张铁路在运行了100多年后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从河北张家口到北京不过200公里,需要足足5个小时才能到达,即使最快也要3个多小时。张家口的老百姓们急切呼吁建造属于张家口的高铁。

于是,转机发生在2015年,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主办权,这对于京张高铁的正式开工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2019年底,京张高铁全线通车,从此张家口市正式进入“首都一小时经济圈”。

  

  2020年12月5日,河北张家口,复兴号智能动车组驶入太子城站

二、BIM技术、北斗系统…开启智能化建设之路

和其他高铁相比,京张高铁在全球首次全程采用建筑信息模拟技术,即BIM技术。

BIM技术最大的优点是“得而复现”,首先通过软件和数字化技术建立三维虚拟工程模型,构建与现场情况完全一致的工程信息库,模拟整个工程的建造过程,实时监控工程的进展,实现从现场原材料管理、钢筋加工、混凝土拌制、运输养护到内业资料整理的全套信息化服务。

在隧道盾构施工中会遇到很多无法预知的难题,有没有一种更实时和智慧的方法?答案是肯定的。

京张高铁采用了隧道可视化智慧施工模式,几千个传感器安装在盾构机上,可实现感知、修正和自动调节功能,监控设备状况、地下工作情况,并将实时数据上传到盾构数据指挥中心,专家们24小时提供远程监控和技术服务。搭载的智能检测系统可以随时分析处理海量数据,使风险可控。

  

  国产“天佑号”盾构机

在清华园隧道段采用的“天佑号”盾构机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相当于一台智能机器人,使得隧道施工如同外科手术一样精准,比传统施工方法效率提高8到10倍,3个月就可掘进1公里。

同时,京张高铁和我国自主研发的另一大国家重器“北斗系统”联袂而来,双手汇聚之下将智能化发挥到了极致。基于北斗 GIS,京张高铁部署铁路统一的北斗应用服务平台,基于铁路高精度地图,提供时空位置服务。

以北斗地基增强网络和北斗隧道信号覆盖系统为支撑,在京张铁规划和部署了地基增强基站,扩大信号强度,为全线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实现了隧道内北斗模拟信号全覆盖。在运营上,通过北斗终端定位,信息回传铁路局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实现人员区域标记、位置监视及防护辅助等功能,也大大提高了作业人员管理质量。

三、世界最深高铁站,用精准微爆破保护长城

时间回到2007年,当时京张高铁建设方案刚刚立项。历经百年的风霜,京张高铁途经之处可谓承载着极为珍贵的历史烙印。和大家想的技术困难相比,如何平衡历史保护和高铁建设,却成为了最大的问题。

比如在修建长达12.01km的新八达岭隧道时,除了地质条件差,隧道围岩存在涌水、突泥、坍塌等风险,更要命的是八达岭隧道有一处下穿石佛寺,最小埋深只有10米。另一处下穿老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最小埋深只有4米。要在这段线路中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保护古长城,让高铁与历史古迹和谐共存在当时是让社会极为关注的事情。

为了不扰动历史古迹,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地面沉降和降低施工难度,在下穿长城和复杂洞群之处,工程师采用了电子雷管微损伤精准控制爆破技术,逐孔起爆。

传统爆破技术震感较强,爆破的时候车窗玻璃都会有所振动,而电子雷管微损伤精准微爆破技术的震速只有0.2厘米每秒,只相当于一辆汽车经过的状态,震感就相当于在长城上跺了一下脚。工程施工产生的弱振动,很明显对文物不会产生破坏。而青龙桥车站,由于最小埋深仅4米,所以工程师采用了非爆破开挖。

  

  八达岭长城站隧道施工现场

另外,通过采用上面提到的“天佑”盾构机,建成了世界上最大埋深、规模最大的地下车站,而地面只留一个垛口似的站房入口,力求“形隐于山”,令站口与山体融为一体,最大化地尊重了长城原本的样子,充分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核心理念。

结语

2020年12月30日9时许,京张高铁首发列车G8811次智能动车组从青龙桥站地下4米处疾驰而过,在当年詹天佑设计的“人”字线上端画上了流动的一横,百年京张实现由“人”变“大”的立体交汇。

这是中国首条智能化高速铁路与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干线铁路,在八达岭下的历史性“交汇”,京张的百年变化与蜕变尽在其中。

参考文献

[1]李溢春.京张铁路开往春天的列车[J].民生周刊,2021(02):14-17.

[2]陈哲. 京门铁路车站漫谈[N].人民铁道,2021-01-17(004).

[3]冯小学,张宁,李恒兴,蒋洁菲,王欣睿.京张高铁站房设计管理的创新理念与实践[J/OL].铁道标准设计:1-6

[4]杜浙泉. 最早为京张铁路照相的人[N].人民政协报,2020-09-24(011).

[5]李昕.建设京张铁路沿线文体旅产业示范带[J].北京观察,2020(09):14.

[6]罗亚菲.京张百年风云[J].创新世界周刊,2020(09):96-99 7.

[7]李红侠.京张高速铁路智能化技术应用进展[J/OL].铁道标准设计:1-5[2021-01-23].

[8]王东方,李红侠.京张高铁CTCS-3 ATO系统工程设计方案研究[J/OL].铁道标准设计:1-7[2021-01-23].

[9]段海龙.工程社会学视角下的京张铁路建设[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20,12(04):405-411.

[10]鲁敏.BIM技术在铁路四电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4):249-250.

[11]王麟.新老京张铁路,穿越时空的历史性会面[J].科学大众(中学生),2020(Z3):92-94.

[12]周总印.从京张铁路到京张高铁的百年跨越与蝶变[J].档案天地,2020(06):31-36.

[13]王霄云. 京张铁路遗址公园的景观构筑策略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20.

赞赏

“京张铁路” - 中国最有骨气的铁路-焦点新闻微信赞赏“京张铁路” - 中国最有骨气的铁路-焦点新闻支付宝赞赏